維新運動 (越南)
維新運動 (越南) 編輯
維新運動(Phong trào Duy Tân)[1],又稱越南中部維新運動(Phong trào Duy Tân ở Trung Kỳ)[2],是越南中部的一場改革運動,由潘周楨領導,1906年發起至1908年結束後遭到法國殖民者鎮壓。
維新運動提倡非暴力,以提高人民知識的方式復國,在經濟、教育、文化等各方面改革社會,開展實踐活動如發展經濟,建立商業;開設現代學校,教授國語、科學和外語,並以民主政治為目標。[3]
廣義而言,越南維新運動產生於20世紀初,由潘佩珠、潘周楨提倡,而不僅僅是潘周楨的越南中部維新運動。[4]
簡介
編輯在勤王運動和文紳運動失敗後,反對法國殖民者在越南的鬥爭繼續,但朝著新的方向發展。其中,沿著革新的道路,突出的是由潘佩珠的維新會發起的東遊運動(1905-1909)和潘周楨在越南中部發起的維新運動。
潘佩珠為救國提倡效法日本模式建軍。因此,他於1904年創立了維新會,旨在建立一個獨立的越南。社團運作期間,1905年他發起東遊運動。
與此同時,在吸收革新思想[5]後,潘周楨辭去官僚職務(1904年)。之後,他偷偷到廣東會見潘佩珠,交換意見,然後去日本,會見這裡的包括梁啓超在內的許多政治家,考慮如何實現國家復興[6]。他對潘佩珠派遣青年到日本學習和散發教育宣傳品表示歡迎,但反對他維持君主制的主張和武裝暴力的方式。在他看來,救國必須走民主和社會改革的道路,通過提高人民的智力和公民權利,然後他們才能計劃其他事情[7]。
維新運動又名光明公社(Hội ngoài ánh sáng),因其公開活動,主張民主,提倡「靠法國人自強」(dựa vào Pháp để giàu mạnh)。潘佩珠創立的維新會又被稱為黑暗公社(Hội trong bóng tối),因其秘密活動,主張君主專制路線。
然而,這兩種思潮並存,並非絕對對立,而是交織在一起,為彼此的發展創造條件,大多數儒家知識分子都支持這兩種運動。
內容
編輯其後,以「修身養性」(tự lực khai hóa)的座右銘和民權意識形態,潘周楨等走遍廣南省及鄰近省份,從事維新運動。運動的口號是:「開民智,撼民氣,過民生」(Khai dân trí, chấn dân khí, hậu dân sinh)。
教育上開民智:就是摒棄引文和篇章的學習方式,開辦學校教授越南文字,實用科學知識,破除風俗奢習……
政治上撼民氣:讓人們喚醒自力更生的精神,明白自己的權利,敢於聲討官吏的壓迫剝削和富人的腐敗……
經濟上過民生:鼓勵人們學習專業、開墾和園藝,建立行業協會,生產國內商品……[8]
評價
編輯有學者認為,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的主張是為了針對朱子知先行後之說與脫離實踐的傾向,後來啟發東亞各國開了一條維新道路。到20世紀初,隨著東亞各國維新運動的爆發,越南的愛國志士跟中國、朝鮮的各個革命者一樣強力地接受來自日本帶有實踐性及革命性的近代陽明學,在越南展開了維新運動。[9]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