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筆記

 甘迺迪總統在美國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強調核子大國「不要只以扭曲和絕望的眼光看待對方,不要把衝突看作不可避免,不要把和解看作不可能,不要把溝通看作互相威脅」。 勒索是該政府的策略,它針對的是律師事務所、聯邦法官、不同意其法令的立法者以及傳統上獨立的政府部門。

歐亞世紀第五部分:北京的策略

圖片
選單 筆記本 論文 肖像 評論 podcast 關於 接觸 訂閱 論文 歐亞世紀第五部分:北京的策略 2021 年 12 月 6 日 哈爾·布蘭茲 主題: 歐亞世紀,作者:哈爾‧布蘭茲 從許多方面來看,習近平領導的中國都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國家。但其爭奪全球霸權的野心只不過是一個熟悉問題的新變種 — — 並引起了世界其他國家的熟悉反應。 習近平 2013 年的海報,其中包括有爭議的釣魚島/尖閣諸島和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的鳥瞰圖。圖片來源:Pictorial Press Ltd / Alamy Stock Photo 第五部分:本文是我們為期一周的地緣政治系列文章的第五篇,作者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亨利·A·基辛格全球事務傑出教授   兼美國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哈爾·布蘭茲。您可以   在此處 閱讀第一部分 ,  在此 閱讀第二部分, 在此  閱讀第三部分  ,  在此 閱讀第四部分  我們這個時代的問題  從來都不像看起來那麼新奇 。無論在哪個時代,人們都流行主張,我們生活在一個全新的世界,需要全新的解決方案。但當今民主世界面臨的根本問題——  中國  對歐亞大陸及其他地區主導地位的挑戰——是一個老問題的新變種。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北京的策略沒有先例。  習近平 領導下的中國是列寧主義國家,雖然宣稱堅持社會主義,但實行的卻是  極不平等的國家驅動資本主義 。它將財富、先進的技術與  強烈的民族主義  和專制的不安全感結合在一起。它透過軍事壓力等傳統手段和傳播數位威權主義等新時代手段來實現其目標。亞洲問題專家 亞伯拉罕·丹麥   寫道 : “中國 正崛起成為前所未有的世界強國。” 然而,其野心卻是顯而易見的。中國  共產黨  正在尋求在東亞邊緣地區和西太平洋建立勢力範圍。同時,它也在歐亞大陸深處建立一個非正式的帝國。這些項目就像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在一個方面取得主導地位將會釋放出資源來確保另一個方面的安全。 2002 年,國防部官員  安德魯·馬歇爾  寫道  ,美國必須做好與中國進行長期鬥爭的準備,以「爭奪歐亞大陸和環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和地位」。隨著中國尋...

歐亞世紀第四部:冷戰

圖片
選單 筆記本 論文 肖像 評論 podcast 關於 接觸 訂閱 論文 歐亞世紀第四部:冷戰 2021 年 12 月 6 日 哈爾·布蘭茲 主題: 歐亞世紀,作者:哈爾‧布蘭茲 獨裁、擴張主義的蘇聯代表麥金德早已預見的心臟地帶威脅。但諷刺的是,他的見解催生了遏制這一威脅的策略——並建立了我們今天所知的自由國際秩序。 1989 年柏林圍牆倒塌。來源:Sueddeutsche Zeitung Photo / Alamy Stock Photo 四部分:本文是我們為期一週的地緣政治系列文章的第四篇,作者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亨利·A·基辛格全球事務傑出教授   兼美國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哈爾·布蘭茲。您可以   在這裡 閱讀第一部分 ,  在這裡 閱讀第二部分,  在這裡 閱讀第三部分  ,  在這裡 閱讀第五部分 。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 (H.G. Wells)在 1946 年 寫道  :「我們稱之為生命的一切事物的終結都近在眼前,無法逃避。」  他這樣想的原因很容易理解。前兩輪爭奪歐亞大陸的鬥爭總共奪走了8000萬人的生命。有史以來最具破壞性的戰爭最終只能靠著 使用人類有史以來設計的 最具破壞性的武器  來結束。如今,那場衝突的勝利者開始互相反目,預示著第三次全球決戰即將到來——這場決戰可能會徹底摧毀文明。 隨後,另一場爭奪霸權的衝突爆發了,衝突主要發生在蘇聯控制的心臟地帶周圍的瀕危邊緣地區,同時也蔓延到了世界各地的後方和側翼戰場。歐亞大陸的一個專制國家試圖奪取霸權;由自由派超級大國領導的聯盟進行了拼命抵抗。外交危機、軍備競賽、  殘酷的代理人戰爭  屢見不鮮;災難性暴力的威脅是不可避免的。競爭者或許已經改變,但全球事務的基本格局並沒有改變。 但僅限於某種程度。與韋爾斯的預期相反,冷戰並沒有演變成另一場大國熱戰,也沒有導致歐亞平衡再一次崩潰。相反,它的結果是,相對而言,和平地 擊敗了蘇聯  ,並建立了一個比以前更有利於民主的世界。這是對近代歷史的革命性背離,要求美國戰略發生革命性變化。蘇聯可能看起來很像麥金德最初的惡夢的實現。自由世界的答案與他所設想的民主安全共同體非常相似,這個共同體可以打破歐亞大陸乃至全球的暴力...